姬兆亮:
首先感谢新闻媒体界的朋友对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关注和支持。上海浦东新区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指示精神,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证照分离”改革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探索建立了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浦东样本”,其核心内容包括“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的证照衔接和“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的协同监管。
“前三个双”的重点是通过证照办理信息共享和部门协同联动,有效解决登记注册部门、审批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共享、不对称问题,以及证照分离改革以后,“照后证前”的监管盲区。2017年以来,浦东新区累计开展“照后证前”跟踪检查3.4万余次,发现无证经营并作出处罚500多户次。
“后三个双”的重点是通过对企业信用风险评估进行精准画像,实施分级分类和协同监管。对于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降低抽查频次,做到“充分放手、无事不扰”。浦东新区有32万多家市场主体,我们对企业进行了信用评估,80%以上的企业是信用比较好的诚实守信的企业,就给这些企业充分的便利。对信用差、风险高的企业,提高抽查频次,做到“重点监管、有事必究”。我们评估下来大概有0.5%的企业信用比较差,就重点监管这些企业,这样可以集中政府有限的监管力量。还有不到20%的企业是属于信用比较一般的企业,我们给予重点关注,增加“双随机”抽查次数。2017年以来,浦东新区开展“双随机”抽查,共计24.9万户次,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信息已实现全量公示,“六个双”监管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均记入企业“信用档案”,为更好地实施信用监管提供依据和保障。
目前,“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的浦东样本,形成了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信用核查和信用承诺、事中信用评估分级和分类检查、事后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的全过程闭环监管,实现了全区所有21个政府监管部门、108个行业、32万多家企业的全覆盖。浦东的样本已由国家发改委等13家部委联合发文,向全国复制推广。
下一步,浦东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推动“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可视化、协同化、智能化、精准化,以更高效的“管”和更优质的“服”促进更大力度的“放”,不断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努力打造**营商环境,充分彰显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作用,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谢谢。
上海市浦东新区常务副区长姬兆亮
杜旭亮:
首先感谢记者的提问。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用建设,把“信用浙江”的建设作为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头号工程,全面部署实施信用“531X”工程,以更精准的“管”来保障和推动更大幅度的“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531X”中的“5”是指五类主体,也就是我们对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等五类主体全面开展公共信用评价,建立信用档案。具体覆盖浙江省243万家企业、18周岁自然人4241万人,3.4万家事业单位,100个地方政府和4753个政府部门,基本实现了公共信用评价“全覆盖、无死角”的目标。
“531X”中的“3”指的是三大体系,也就是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初步建立了公共信用指标体系、综合监管责任体系、评价和奖惩体系。
“531X”中的“1”是指一个平台,浙江省建立了全省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形成了公共信用信息库和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信用产品、信用工具等核心模块,成为精准监管和联合奖惩的重要支撑。
“531X”中的“X”是指我们在行政审批、行政监管、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政务事务等若干领域的应用。信用关键还在“用”。自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接通以来,我们在“信用+审批服务”中有22339个市场主体得到了容缺受理、加快办理等激励。1572个主体受到了不予办理、从严审核等监管措施。又比如在“信用+行政监管”中,推送的重点监管对象中主体抽查率达到50%以上,累计实施监管41982次,信用综合监管作用已经在浙江初步显现。
下一步,浙江省将认真贯彻国办35号文件精神,坚持“中央有部署、浙江有行动”,按照建设“信用浙江”是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头号工程这一定位,率先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谢谢。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杜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