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保安全底线 拉质量高线——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战线积极履行职能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10 文章来源:中国质量报  浏览次数:3123
 

一年一度的世界认可日,是全球认证认可界的共同节日,是推动各国质量发展的良好契机,在2020年世界认可日主题活动开启之际,质量君对2019年全国认证认可检测战线工作进行盘点,以展示其在加强市场监管、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2019年以来,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战线以“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为导向,着力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保安全底线”作用和“拉质量高线”作用,为加强市场监管、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据2019年度认证认可服务业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认证机构共计599家,同比增长24.53%,4年平均增幅达28.46%;有效认证证书240.3 万张,同比增长22.98%,4年平均增幅14.35%;获证企业72.76万家, 同比增长15.41%,4年平均增幅8.25%。随着“放管服”改革 持续推进,我国认证市场准入环境不断优化,认证机构数量保持高速增长。


 

在认证专业化提升方面,专业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截至2019年底,认证从业人员共计11.59万人,同比增长25.33%,4年平均增幅10.73%;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机构达到153家,同比增长25.41%,4年平均增幅为43.58%。

在行业发展方面,认证业务进一步向大型及规模以上认证机构集中,规模经济初步形成,集约化发展趋势显现。2019年度,认证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76.05亿元,同比增长20.79%。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认证服务覆盖国民经济行业全部20大门类,认证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逐年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表现为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促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助推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质量认证被称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认证工作,将质量认证定位为高科技服务业的重要门类,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发展,通过不断完善质量认证制度体系,提升制度执行力,质量认证“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本质属性得以彰显。


 

在认可与检验检测行业,截至2019年底,国家认可中心累计认可各类合格评定机构11409家,比上年增长7.5%。其中,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88家,认可实验室10615家,认可检验机构606家,分别比上年增长9.94%、7.46%和8.02%。

检验检测行业不断深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改革,优化检验检测市场营商环境,行业呈现4个特点。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44007家,从业人员128.4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49%、9.4%;对社会出具各类检验检测报告5.27亿份,实现营业收入3225.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13%和14.75%。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11071家,占机构总量的25.16%,比上年下降2.52个百分点;共有企业制检验检测机构29905家,占机构总量的67.96%,比上年增长2.09个百分点;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共22958家,比上年增长19.38%。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实现营业收入117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6.47%。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营业收入,都高于全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近5年,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机构总量的比重持续上升,分别为40.16%、42.92%、45.86%、48.72%和52.17%,已经超过行业总数的一半,标志着我国检验检测市场格局已发生结构性改变。

集约化发展势头显著。截至2019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检验检测机构5795家,营业收入达到2478.86亿元。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全行业的13.17%,但营业收入占比达到76.86%,规模效应显著。

在华外资机构发展良好。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415家外资机构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实现营业收入238.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51%和18.71%。

上一篇: 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代表2020两会议案建议之五:关于当前汽车社会下建立机动车智能检测体系的建议
下一篇: 2020年世界认可日来啦!主题海报抢鲜看

版权所有:安徽省机动车辆检测协会    技术支持:浪讯科技    
地址:合肥市庐阳区寿春路108号 古井百花大厦B座1901    电话:0551-62613700
皖ICP备15003925号-2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