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代表2020两会议案建议之五:关于当前汽车社会下建立机动车智能检测体系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06-10 文章来源:鲜财经  浏览次数:3960
 

关于当前汽车社会下

建立机动车智能检测体系的建议

河北省代表团代表 王凤英

1、 背景:汽车社会下我国机动车检测迎来智能化时代

(一)我国持续推进机动车检测改革,机动车检测行业逐步规范

机动车检测在机动车安全、污染防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我国的机动车检测行业起步较晚,但我国在机动车检测方面持续推进改革,推动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进步。2014年以前,我国机动车检测主要由政府主导开展。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2014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安检机构建设、新车实施6年免检、推行异地检验等改革措施,大大提高了车检工作的快捷性和便利性,同时放开民营资本进入机动车检测行业,促进了市场活力,缓解机动车检测站供需矛盾。

随后政府又陆续推出放开机动车检测收费、推进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化等举措,引导和支持机动车检测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但当前管理法规及检测技术的发展仍无法匹配机动车保有量与待检量的增长速度和需求。

(二)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检测需求骤增

近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与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空气质量恶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完善机动车检测管理和增强机动车检测能力提出新要求。

据公安部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214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达3.48亿辆;私家车保有量达2.07亿辆,近五年年均增长1966万辆。同时二手车交易市场日益活跃,汽车转移登记数量持续增长。2019年,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共办理机动车转移登记业务2574万笔。近五年汽车转移登记与注册登记业务量的比例由0.59:1上升至0.95:1。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与二手车交易活跃,对机动车检测的需求不断增加。

(三)我国机动车智能检测技术发展迅速

我国计算机、大数据、车联网、遥感测试等技术发展迅速,为机动车智能检测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条件。如遥感测试技术利用尾气遥测路检、道路空气监测、智能识别等动态监测采集单元和监控软件,可以实现对机动车尾气检测数据的实时采集、监控、分析与处理,为政府决策、了解综合环境信息提供数据支持,并对尾气检测的过程进行监控。

利用车联网与大数据,可以实现对人、车、环境各种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的监测、提取、转换和加载。不断涌现和发展的大数据技术具有信息集成优势和组合效率,可以将用户可能利用的各种交通数据纳入系统,构建车联网信息集成模式,通过在大数据中进行集成检索、利用和分析来提取相关信息,满足各种交通需求,助力建立综合的交通信息体系。

(四)发达国家机动车检测逐步跨入智能化、网络化阶段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出于行车安全与环保方面考虑,均已建立了严格的法律体系,在其政府相应机构主持下强制执行机动车年检制度。发达国家机动车的检测与维修两个环节紧密结合,不仅作为一种判定,更为车辆维修提供数据支持,以达到在用汽车恢复正常性能的目的。对汽车的检测信息和检测数据均通过网络汇集在管理部门信息中心统一管理,实现检测信息与检测数据的共享,为交通事故处理、公安监理、车辆盗抢和保险赔付等提供数据支持。

安全与环保等各项标准的日益严格与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相互促进,发达国家检测与诊断水平已由最初的人工低效阶段逐步跨入到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阶段。

2、 问题与分析:智能检测发展缓慢制约我国机动车检测发展

我国机动车检测虽发展迅速、愈渐规范,但面对不断骤增的检测需求及突出的环境问题,我国机动车检测行业仍存在不少问题,不便于居民的检车用车,影响我国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发展,影响到汽车行业及汽车社会文明。

(一)机动车检测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总量及增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机动车检测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未来伴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国内机动车检测站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据公开资料,我国机动车检测站有1.2万家左右,平均每个检测站约服务20000辆车,日本每个检测站约服务3000辆汽车,美国每个检测站约服务4000辆汽车,欧洲每个检测站约服务5000辆汽车,我国单一检测站平均服务汽车数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实际检车过程中,部分地方验车存在排长队、耗时长的现象。国内检测机构数量上的缺口亟待填补。

(二)我国机动车检测滞后于智能新技术的快速普及应用

我国机动车检测自动化程度较低,很多检测流程和数据记录分析工作,仍主要靠人工完成,容易产生许多人为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操作不透明、数据易被涂改、出具虚假检测结果等。随着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动车检测技术亟需实现自动化,实现检测控制和数据采集的自动化。实践中,一些成熟的车辆智能化检测技术已在逐渐应用,但多是分散、割裂式应用,尚未统筹建立系统化智能检测体系。

同时,当前我国机动车安全检测项目仅针对制动、灯光、侧滑等基本的汽车功能,而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各类先进的智能化系统在汽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如目前绝大多数汽车都已装配ABS(防锁死刹车系统)、ESP(电子车身稳定装置)、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这些系统在保障汽车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机动车安全检测内容还不能适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能对新型汽车的安全系统进行检验,更滞后于包括未来无人驾驶等先进行车技术的发展。

(三)机动车检测标准仍不完善,执行过程欠规范

我国现有机动车检测标准仍待完善,主要体现在:机动车检测周期短、检测频次高、检测流程复杂,部分检测项目设计不合理。

实际执行过程中,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长,机动车检测问题也较为突出。多家权威媒体报道过各地机动车检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乱象,如一些检测机构行为不规范,检测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存在操作不规范、检车损伤车辆等情况。

3、 建议与措施:多措并举 推动建立汽车社会下机动车智能检测体系

机动车检测在机动车安全故障排除、尾气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领域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与驾驶人数的增多,推动建立完善的机动车智能检测体系,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用车检车体验,也对安全、环保、节能生存环境的打造起到重要作用。

(一)完善道路安全法相关法规检测要求,细化汽车检测标准及档期

鉴于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与品控能力已大幅提升,建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相关年检期限要求,进一步细化区分各类型用途汽车检测标准及档期,建议不单纯按时间维度规定车检档期,可增加按行驶里程调整车检档期标准,如针对非营运小客车推行"15万公里"或"10年免检"、二手车5年内交易过户免检等,减少不必要检测,延长免检年限,提升检测效率;对一些轻、微型使用频率较高的车辆适当增加年检频率,保证行车安全与排放达标。

(二)政策推动机动车检测技术向智能化、大数据方向发展,全面提升机动车检测效率

我国已具备推动机动车智能检测的技术条件,建议统筹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认证标准,交通网、维修体系、检测体系实现并网和数据共享,检测体系与维修体系检测数据可作为车辆检测的结果,既增加了检测触点,减轻检测站负荷,又避免重复检测,降低用户成本。

同时积极推动检测技术升级,积极利用遥感测试及车联网技术,实现对汽车安全性能、尾气排放等检测指标的实时监控,在线实时分析、反馈,实现智能化无人检测。

(三)推动建立机动车智能检测体系,完善数据共享和使用机制,解决车检难问题

适应移动互联网与云服务的发展趋势,建立基于5G+AI的机动车智能检测平台。平台涵盖车辆生产制造、销售服务、检测维修和上路行驶等各环节,推动机动车检测各环节逐步实现智能化。在该平台下,由相关部门主导开发机动车检测APP终端,在外观项目检测上,可以采取远程拍照,结合人脸识别、VR及5G技术实现智能化检测;环保项目检测可以通过遥感测试技术,并与4S店保养检测结果互认,实现智能化检测。

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认证的检测排放终端设备、流动检测设备及未来新增加的检测设备与数据中心联网,实现检测实时同步进行数据采集、传输、监控、分析决策、管理服务等,并实现国家、省市及县级区域范围内遥感数据的共享传输,将每年定期年检转变为实时在线检测,解决车检难、车检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上一篇: 2020年世界认可日纪念活动暨全省检验检测机构分级分类监管政策宣贯在肥隆重举行
下一篇: 保安全底线 拉质量高线——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战线积极履行职能促发展

版权所有:安徽省机动车辆检测协会    技术支持:浪讯科技    
地址:合肥市庐阳区寿春路108号 古井百花大厦B座1901    电话:0551-62613700
皖ICP备15003925号-2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770号